武汉理工大学企业管理,武汉理工大学企业管理考研 2025-04-08 22:31:44 0 0 武汉理工大学的管理科学和工程、企业管理的硕士生专业怎么样呢? 我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虽然我不是管理学院的,但也想过考管院的研,有过相关了解。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较早创办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综合实力是A+,在全国排名靠前。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个很好的学院。它的几个专业发展比较平均,不相上下。管理科学和工程、企业管理都是比较好的专业。 但是因为学校并不是名牌大学,所以虽然在武汉它的管理学科比华科要好,但是知名度并没有人家高,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不如华科的学生有竞争力。 有公费奖学金,但是它不是985院校,所以公费比例比名牌大学少 你要考虑清楚,武汉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是远远落后于本科教育的。最新的研究生教育报告出炉,武汉理工什么都没有排上。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是几本?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设置的专业都是武汉理工大一本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本科层次包含5个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含会计ACCA班)、市场营销(分为互联网与数据营销、产业营销与全球营销两个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好吗? 属于中等水平。 武汉理工大学在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被评定为B-等次,在所有参评学校中基本属于中档水平。武汉理工大学的强项专业是材料、汽车、船舶方面的。所以,学习工商管理类专业,尽量考虑综合性或财经类学校。在学校层次方面,不要过分考虑这个专业的水平,关键看学校的等次,比如甲学校是211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是B等级的,乙学校是双非普通大学,而专业评定等级是A等级的,我建议你选择甲学校,这样将来就业或出国留学都有好处。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怎么样?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4年,196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是国内管理学科起步最早的院系之一。 管理学院全院师生秉承“融汇管理智慧,贡献管理新知,培养卓越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遵从“厚德博学,敏思笃行”的院训,体现“全球视野、行业背景、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管理人才”,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为目标,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下优势与特色。 管理学院大楼全景 学科层次齐全。管理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会计硕士(MPAcc)、资产评估(MV);4个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MPAcc);6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工商管理、会计学(含ACCA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省部市级研究机构: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交通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武汉·中国城市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 管理学院大楼一楼大厅 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信息管理系、创新创业与运营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市场营销系和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熟悉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34人,包括教授32人、副教授6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湖北省“楚天学子”3人;学校战略科学家2人,学科首席教授1人,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9人。 育人成效显著。管理学院现有本科生2199人,硕士生1418人,博士生85人,外国留学生170人。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1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6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3次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近5年153人次在国家级、省部级“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19次捧得校文化艺术节最高荣誉“金秋杯”,连续18届蝉联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获批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和出国(境)深造比例保持在30%左右。 科研成绩斐然。管理学院近些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8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0余项(重大项目3项))。有8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0余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和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科研经费总额3.36亿元;出版专著9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600篇。 学术交流频繁。管理学院已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近五年聘请了8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我校“教育部海外名师”、“楚天学者”和讲座教授等;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人才培养,成建制的全英文留学生MBA和博士学位教育,已培养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留学生千余名;联合日本山口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等5所国际知名高校,发起和举办创新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IM),自2004年起已成功举办19届,历届会议论文集被国际三大检索之一CPCI(原ISTP)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下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收录;学院2022年3月创办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MSE,《管理系统工程》)国际期刊,由Springer出版,采用开放获取的出版形式,期刊编委会由来自全球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 行业特色鲜明。管理学院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对接国家战略目标,依托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依工强文,理工结合,主动适应全球技术变革与经济转型、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对新型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培养卓越“管理+”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接政府和企业管理培训,与行业大中型企业共建科研基地和实习、实践、实训基地,为各级政府和行业骨干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面向未来,奋进中的管理学院将凭借深厚的学科底蕴,继续坚守管理之初心,行商学之使命,谋教育之创新,促内涵之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