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附属院校,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院校

一、常熟理工学院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专业,建校64年。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

200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

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专业: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生物工程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图书馆资源

截至2020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由东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南校区东南图书馆两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72.9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32个。两馆共有15个书刊阅览室,阅览位3550个;1个电子阅览室,机位180个。两校区实行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建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3.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2.91万册。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600多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常熟理工学院虞山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

二、常熟理工学院是什么性质的院校

1、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本科高校。

2、常熟理工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

三、XX学院和XX大学有什么区别

大学和学院的区别:

我国现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学与学院之分,关于大学与学院有什么区别,教育部有非常具体的规定。

根据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和20062006年9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17号),大学和学院的主要区别是:

一、办学规模

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

二、学科与专业

1.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称为学院的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称为大学的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2.称为学院的其主要学科门类中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专业;称为大学的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的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

三、师资队伍

1.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力量,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

2.称为学院的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一般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10人。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

3.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四、教学与科研水平

1.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上(对申办学院的学校是指高职高专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学校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称为大学的学校应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

2.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称为大学的学校还应达到以下标准:

(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000万元;

(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3)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

(4)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五、基础设施

1.土地。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

2.建筑面积。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称为学院的学校,建校初期其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万平方米;普通本科学校的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类应不低于15平方米,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30平方米。

3.仪器设备。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5000元,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应不低于3000元,体育、艺术类院校应不低于4000元。

4.图书。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

各校都应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5.实习、实训场所。普通本科学校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理学、工学、农林等科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农(林)场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以师范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以医学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至少应当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适用需要的教学医院。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