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校门图-麻省理工学院校门图片 2024-12-18 19:52:05 0 0 沙特阿拉伯有哪些大学? 沙特的主要综合性大学是沙特国王大学和阿布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沙特国王大学前身为利雅得大学,始建于1957年,于1982年进行大规模扩建,以应对沙特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大学硬件设施一流,师资力量强大,现设有文科院、理科院、管理科学院、药学院、工程学院、食品和农业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应用医学院、电脑科技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语言学院、护理学院等,学生数量超过24000人。 阿布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坐落在沙特最大的海港城市吉达。1967年始建之初是私立大学,后于1971年转为公立大学。大学现设有工程学院、医学院、应用医学院、药学院、理科院、地球科学院、海洋科学院、气象与农业学院、环境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和信息科学等学院,在读学生数量超过37000人。 中国学生到沙特留学有以下学校可以选择,比如:沙特阿拉伯吉达市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阿联酋阿布扎比的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A D、马斯达尔科技学院MIST。 这几所学校是近年来中国人到沙特留学最好的学校,是条件、师资都比较好的留学目标。据深圳80后走四方论坛了解,NYUAD主要招收本科生,而KAUST和MIST只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据介绍,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刚刚组建完成,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新兴大学,由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捐资筹建,是沙特阿拉伯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大学,允许男女学生一同上课,一起就餐。KAUST也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留学归国后可以办理学位学历认证。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申请流程和欧美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包括在线递交个人陈述、推荐信,邮寄成绩单、托福成绩、GRE成绩等材料,之后就是等待面试通知。 在申请过程中,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在招生过程中的“大阵势”与“不差钱”,让中国留学生们颇感“震撼”。据悉在收到KAUST初试通知的第二天,一切开销由校方负责。面试地点在上海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面试官都是学校高层。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优越的生活条件。作为第一届被录取的学生,在去沙特之前,在国内剩下的大四一年的学费,都由沙特的学校负担了。 此外,学校还提供每月500美元的生活补助;在沙特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费全免,每年还能得到2万美元左右的资助;不需要交房租和水电费等;KAUST还提供医疗保险和一年一次的往返探亲机票。 学校的环境也让中国留学生们津津乐道,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坐落在红海之滨,校内生活设施优良,图书馆、运动场、海滩一应俱全,校舍是联排别墅。课余深圳80后打工网生活也很丰富,包括打高尔夫球,驾驶帆船,考潜水执照。 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但KAUST绝不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度假村,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是极为严苛的。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采取的是西式教育,一门课一周只有3个小时的课堂学习时间,但却需要在课前用3个小时熟悉课本和讲义,课后花6个小时完成作业,期中和期末还有各种项目或者报告需要应付。 在硬件方面,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得益于雄厚的资金支持,科研设施可谓一流。2000平方米的微纳加工实验中心(超净间)、配备6台FEI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6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材料表征实验中心、IBM蓝色基因Shaheen超级计算机中心……这些设施都造价不菲,世界上大多数高校很难有如此配备。 来自全球的优良师资,也留学中东的另一大吸引人之处。在阿联酋的马斯达尔科技学院是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从世界各地聘请了很多教授,其中有不少来自麻省理工学院。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被围墙和铁丝网围住的,进入学校需要通过两道关卡,每道关卡都由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巡查,仔细核实每个进入者的身份证件。在校园内,除了不能吃猪肉、喝酒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禁忌。 如果一旦迈出校门,就有不少方面需要适应了。中国留学生如果留学中东,有些当地习俗是必须了解的。比如,在沙特女性需要穿黑袍、裹头巾;对于外国女性来说,头巾不是必需佩戴,但黑袍是一定要穿的。 沙特几乎所有的餐厅和一些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都设有“单身”(Single Section)和“家庭”(Family Section)两个区域,男性如果是自己出门在外,无论婚否,都必须在“单身”区域接受服务;而如果同行的人中间有女性,即使未婚,也可以在“家庭”区域接受服务。 此外,沙特是全球唯一不允许女性开车的国家。对于穆斯林而言,每天日出、正午、下午、日落、晚睡时,分别需要做一次祷告,每次祷告持续20到30分钟,期间80后走四方论坛所有商业场所都要歇业。 伊斯兰历的每年9月是斋月,这段时间(28天左右)从日出到日落,穆斯林都斋戒,不进食、不饮水。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等国规定,在斋月期间所有食铺白天不得营业。 云计算行业的创始企业是? 说到云计算的起源,公众普遍认为,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是云计算概念的第一个提出者。 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上,他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也有人认为,当今云计算市场的龙头老大——美国亚马逊(Amazon)公司,在更早的2006年3月,就正式推出了自家的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是事实上的云计算开创者。 其实,准确来说,不管是谷歌还是亚马逊,都不是云计算的发明人。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 公共计算——云计算理论的萌芽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的计算机通识课本里说过,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埃尼阿克)。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其实,严谨来说,ENIAC只能算是世界上第二台电子计算机。在它之前,还有一台名叫阿塔纳索夫·贝瑞(Atanasoff–Berry Computer)的计算机,简称ABC计算机。只不过这台ABC计算机不可编程,所以ENIAC是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ENIAC的出现,宣告了计算时代的开始,从此人类打开了计算机世界的大门。 像ENIAC这样的早期计算机,体型巨大、耗资昂贵,计算能力也非常有限。最重要的是,它缺乏多用户能力,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人占用。大家都想用的话,只能排队。 195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教授提出了time-sharing(分时)的技术理念,希望借此可以满足多人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诉求。 约翰·麦卡锡(1927—2011) 这个约翰·麦卡锡大家应该很眼熟,没错,他就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概念的提出者,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后来在1971年获得了图灵奖。 无独有偶,1959年6月,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Christopher Strachey)在国际信息处理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也是关于大型机共享使用的,名字叫做《大型高速计算机中的时间共享(Time Sharing in Large Fast Computer)》。 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1916—1975) 在这篇论文中,虚拟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现在我们都知道,虚拟化是如今云计算架构的基石。当时那篇论文,绝对堪称“惊为天人”。 到了1961年,又是咱们的大神约翰·麦卡锡,在麻省理工学院一百周年纪念庆典上,首次提出了Utility Computing(公共计算服务)的概念: “如果我设想的那种计算机(注:即分时计算机,同时支持多人同时使用的计算机)能够成真,那么计算或许某天会像电话一样被组织成公共服务…… Utility Computing(公共计算服务)将是一种全新的重要工业的基础。” 这个Utility Computing的翻译,其实行业里存在一定的争议。Utility有“公共服务、实用、效用”的意思,有人把它翻译成公共计算,也有人翻译成效用计算。 麦卡锡的理念,其实借鉴了传统的电厂模式。 说白了,就是把计算资源当作是一种像电一样的能源资源。用户可以像把灯泡插入插座一样,随时随地使用计算资源,并根据使用量进行付费。 受麦卡锡观点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下属的IPTO(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共同启动了著名的MAC(Multiple Access Computing)项目。DARPA还专门提供了约200万美元的项目津贴。 MAC项目的目标,就是开发“多人可同时使用的电脑系统”。实际上,这就是“云”和“虚拟化”技术的雏形。 1964年,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Computers of Tomorrow(明日计算机)》的文章,详细分析了公共计算服务与公共电网的异同点。 文章指出,计算想要成为像电网那样的公共服务,需要关注三个问题: 接口——用户如何和资源进行对接? 服务设备——用户通过什么设备将资源转换成服务? 产品同质性——电总归是电,而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服务,存在多样性,存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硬件,如何兼容、交互? 1965年,在《The Computers of Tomorrow》的影响下,MAC项目组开始开发Multics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在这个过程中,GE(通用电气)被选为硬件供应商,IBM出局。贝尔实验室后来也加入到MAC的软件开发中。 1965年,从MAC中出局的IBM开始研发CP-40/CMS分时操作系统,该系统于1967年发布,是历史上第一个虚拟机系统。 1969年,受不了Multics缓慢进展的贝尔实验室从MAC项目退出,开始开发Unix操作系统(1970年问世)。 1969年,在约瑟夫·利克莱德(J.C.R.Licklider,IPTO负责人)的推动下,ARPA(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究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诞生。 我相信大家都认识ARPANET,没错,这就是后来的Internet。 约瑟夫·利克莱德(1915—1990) 自此,云计算所依赖的三大底层技术全部出现了: 用于管理物理计算资源的操作系统 用于把资源分给多人同时使用的虚拟化技术 用于远程接入的互联网 网格计算——云计算理念的复苏 虽然云计算基础技术纷纷出现,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人们沉浸于PC市场的繁荣,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软件和网络上,进而忽视了对Utility Computing的关注。 1984年,SUN公司联合创始人John Gage(约翰·盖奇)提出 “网络就是计算机(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的重要猜想,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云计算,其实就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 约翰·盖奇 然而,人们仍然没有对云计算引起足够的关注。 直到90年代,云计算相关的理念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不过这次它换了一个更简单的名字,叫做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网格(Grid)的叫法,和我们日常理解的“网格化管理”有很大不同,它是直接照搬自电网的概念(Electric Power Grid)。它的本质目的,还是把大量机器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超级机器,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也就是公共计算服务。 1996年,康柏(Compaq)公司的一群技术主管在讨论计算业务的发展时,首次使用了Cloud Computing这个词,他们认为商业计算会向Cloud Computing的方向转移。 1996年11月14日,康柏公司关于cloud computing的商业计划 这是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概念的真正首次出现。 1997年,美国教授Ramnath K. Chellappa对“Cloud Computing”这个词做出了首个学术定义:“计算边界由经济而并非完全由技术决定的计算模式”。 拉姆纳特·K·切拉帕(印度裔) 此后的云计算发展,掀起了一股小高潮—— 1997年,InsynQ基于HP的设备上线了按需使用的应用和桌面服务。 1998 年,VMware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 X86 的虚拟技术。同年,HP成立公共计算部门。 1999 年,MarcAndreessen创建LoudCloud,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平台。 同年,salesforce.com公司成立。这家公司是目前公认的云计算先驱,创始人是几个Oracle公司前高管。 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喊出了“No Software”的口号,宣布开启”软件终结“革命。 2000年,Sun公司发布 Sun cloud。 2001年,HP公司发布公共数据中心产品。 …… 此时此刻,云计算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亚马逊&谷歌——云计算的正式诞生 2000年,当时美国电子商务公司Amazon正在开发电商服务平台Merchant.com,旨在帮助第三方公司在Amazon上构建自己的在线购物网站。 不过,因为架构设计能力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问题,这个项目进展缓慢。 于是,亚马逊的管理层开始考虑,是不是可以将已有的代码进行解耦,设计成独立的API服务,然后让内部或外部应用进行服务调用。这样,既可以节约后续的开发工作量,也可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复用度。 由此,2002年亚马逊启用了Amazon Web Services(AWS)平台。当时该免费服务可以让企业将Amazon.com的功能整合到自家网站上。 2003年,安迪·杰西(Andy Jassy),当时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亚马逊创始人)的秘书长,现在AWS的CEO,在贝索斯的家里召开了一次管理层会议。会上,大家决定要把应用开发的通用部分抽离出来,做一个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平台,让内外部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 安迪·杰西 随后,他们整理了一系列可以成为公共服务的候选模块,并从中挑了服务器、存储和数据库三个部分开始。不仅因为这三个需求最多,还因为Amazon最擅长这部分,毕竟低利润率商业模式让他在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上颇有积累。 2006年,亚马逊推出了两款重磅产品,分别是S3(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单存储服务)和EC2(Elastic Cloud Computer,弹性云计算),从而奠定了自家云计算服务的基石(直至今日都无人可以撼动)。 在那一期间,谷歌其实也没有闲着。这家诞生于1998年的年轻公司,在2003~2006年期间,连续发表了四篇重磅文章,分别关于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MapReduce)、数据管理(Big Table)和分布式资源管理(Chubby)。 这些关键技术不仅奠定了谷歌自家的云计算服务基础,也为全世界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6年,27岁的Google高级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第一次向Google董事长兼CEO施密特提出“云端计算”的想法。在施密特的支持下,Google推出了“Google 101计划”,并正式提出“云”的概念。 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 后来《财富》杂志10大最具头脑人物授予其“最聪明的工程师”称号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施密特发表的讲话。 至此,云计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正式来到了公众的面前。随后的云计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最终渗透到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收藏(0)